中日韩动力电池企业涌入 不想烧钱的欧洲人怎么办

  • 2018-10-08 16:57
  • 网易科技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正考虑加入亚洲竞争对手的行列,在欧洲启动电池生产。它希望在绿色汽车革命中谋利,并威胁欧盟在培育本土产业方面的企图。

  到2025年,欧洲汽车电池产业链规模估计将达到2500亿欧元(约合2900亿美元)。去年,欧盟委员会成立了一个由当地企业组成的联盟,目标是建设10至20家大型电池工厂。

  但到目前为止,只有瑞典的Northvolt计划在欧洲建立大型锂离子电池工厂,一些欧洲主要汽车制造商已经与在匈牙利和波兰设厂的亚洲供应商达成合作协议。

  “我们正在考虑在中国以外的地区生产电池,包括欧洲。”比亚迪电池全球销售总监朱莉娅⋅陈(Julia Chen)在谈到汽车和家用蓄电池的生产时如是向路透社表示。

  比亚迪表示,目前还不清楚欧洲的电池生产基地会设在哪里。“任何有市场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工厂的所在地。”该公司还生产电动巴士、轿车和太阳能电池板。

  该公司得到了“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投资。它将加入韩国的SK Innovation、日本的GS Yuasa和中国的宁德时代(CATL)的行列,寻求在欧洲建立电池工厂。

  韩国的LG Chem和三星SDI都有欧洲工厂即将开始投入运营,而中国的GSR Capital则已经在从日产收购回来的一家英国工厂生产电池。

  尽管亚洲企业在欧洲设立的电动汽车电池工厂将会带来就业机会,但布鲁塞尔方面担心,欧洲的企业将错失一个成长型行业的机会,并面临着依赖外国技术的风险。

  “我们必须迅速行动,因为我们正在进行一场全球竞赛。我们需要避免依赖于竞争对手的技术。”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洛斯⋅塞弗科维克(Maros Sefcovic)在5月份启动欧洲电池联盟的行动计划时指出。

  然而,一些投资者说,在看到本土太阳能电池板公司在过去10年因来自中国的廉价进口产品而纷纷倒下以后,他们对支持欧洲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持谨慎态度。

  投资者们认为,欧洲的电池公司将需要欧盟数十亿美元的支持,才能抗衡获得类似国家补贴的亚洲公司,而欧盟或许最好还是转而推动下一代固态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

  Alexa Capital的创始人杰拉德⋅里德(Gerard Reid)表示,“我认为欧洲没有任何人能够与亚洲人竞争。”该公司致力于为能源、技术和电力基础设施领域的公司提供咨询服务。

  “绿色”电池

  据金属咨询公司CRU估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预计将占全球汽车市场总销量的30%;去年,这两类汽车仅占汽车总销量(8600万辆)的4%。

  全球汽车制造商计划在电动汽车和电池上投资至少900亿美元,以便在未来五年内打造数百款新车型。电池是电动汽车最为昂贵的组件。

  目前,欧洲的汽车制造商一直从亚洲进口电池,但随着汽车生产量的提升,这一模式将变得不那么可行。咨询公司P3 Group表示,在欧洲设厂生产电池,会使得运输成本降低四分之一。

  但一些汽车制造商并没有等待欧洲电池产业的出现,而是与进入欧洲的亚洲公司签订了采购合同。

  德国宝马公司(BMW)表示,它没有参与欧洲电池联盟的行动。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Volkswagen)称,它计划从LG Chem的波兰工厂获得电池。梅赛德斯制造商戴姆勒则与CATL达成合作。

  欧盟委员会的计划要求投入1.1亿欧元进行电池相关研究,为一支规模达27亿欧元的欧盟创新基金的项目提供帮助,以及发展欧盟“绿色电池”商标。

  该项目的支持者认为,欧洲可以通过出售用可再生能源和合乎道德的原材料生产的绿色电池来开辟出一个细分市场。

  (原标题:中日韩动力电池企业涌入 不想烧钱的欧洲人怎么办|生产|欧洲|电池)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