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能否有社交属性:法律和商业边界之辨

  • 2018-10-04 12:42
  • 经济观察报

  本月,一位女性空乘服务人员深夜乘坐滴滴顺风车时被司机杀害的惨案震惊国人。很多人因此对滴滴予以谴责,滴滴亦公开道歉并予以整顿。而在此过程中,顺风车允许司机自由评价乘客,包括“长相甜美”“穿丝袜”等,又引爆了第二轮舆论热点。

  顺风车是更不“正规”的个人化服务

在本案发生前,很多人包括本人对顺风车的认识其实是颇为模糊的,可能觉得这就是一种由顺路者驾驶的出租车或网约出租车。然而,通过这些天的讨论,大家的认识可能已经有所深化。顺风车和网约车还是存在相当的差异的。

  网约车基本上是“互联网+”的出租车,司机通常是职业或半职业的,与平台之间的关联性更紧密;而顺风车是对车辆资源的进一步深挖,其设计意图是寻找非职业的司机、“顺路者”,属于为民间的互助服务提供中介居间服务,所以对司机的门槛要求更低,司机与平台之间的联系更松弛。

  在法律上看,2016年11月《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网约车平台承担承运人责任,即对司机个人的责任承担类似于雇主的责任,车辆出事平台赔钱;但该办法对顺风车(拼车)做了例外规定,指出由各地政府自行探索。保险公司对参与顺风车运营的出租车,亦一般不承担交通事故的理赔责任。

  (原标题:顺风车能否有社交属性:法律和商业边界之辨|顺风车)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