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潮渐起 智能音箱加屏幕是进步还是倒退?

  • 2018-10-15 16:49
  • 新浪科技综合

  10月10日,在美国曼哈顿举办的“MadeBy Google”硬件专场发布会上,谷歌公司发布了Pixel系列手机、Slate平板以及Google Home Hub智能音箱三款智能硬件设备。其中作为今年在Google I/O大会上凭借“嗯哼”惊艳全场的谷歌助手的天然战场,Google Home Hub受到的瞩目不少于Pixel手机。Google Home Hub是一款配备了7英寸屏幕的智能扬声器,同时还配有音量摇杆以及音频Mic的物理开关。而搭载了谷歌助手的Google Home Hub理所当然地支持“Hey Google”以及“OK Google”等热门词的语音识别。

  实际上,带屏幕的智能音箱早已成为智能音箱行业的大趋势,早在2017年5月,智能音箱的鼻祖亚马逊就推出了一款名为Echo Show的带屏幕的智能音箱,Echo Show在原有的语音交互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视频通话、观看网络视频以及对一些新应用的支持。在中国,BAT三大互联网巨头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音箱,其中腾讯推出带10英寸屏幕的亲见M10;百度则推出智能视频音箱小度在家。

  从产品角度而言,增加一款屏幕是喜闻乐见的,因为屏幕的出现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用户与智能音箱交互的效率。实验证明视觉依然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听觉则是其次,因此在使用智能音箱时,用户可以通过屏幕进行更加直观也更加简便的交互。比如订外卖,当用户向智能音箱下达“买一份麻辣烫”的指令时,智能音箱会一一报出附近所有销售麻辣烫的店铺名字,接着在向用户砸出一堆菜名,无形中增加了时间成本。而屏幕则可以让用户更加直观的挑选,确实能够一定程度地提升了交互效率。

  然而,在智能音箱上增加一块屏幕的根本原因是,语音交互体验不够好,因此需要通过屏幕提升“智能音箱”的使用体验。问题在于智能音箱的核心——语音交互的体验完全没有提升,这看起来更像是语音交互无法满足日常生活使用需求之下的妥协,因为智能音箱依旧不够智能。以订外卖的场景为例,语音交互体验足够好的智能音箱,应该在海量地信息中进行筛选,结合用户的行为习惯以及店铺评价等信息,分析用户意向并提供几个最优选项供用户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屏幕的存在已经没有意义。

  而从企业的逻辑来看,增加一款屏幕可以让产品叠加视频、电话等功能,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带屏幕的智能音箱的出现,为企业增加了一个价值收割器,比如影像广告就比声音广告更受广告主青睐。而对于旗下拥有流媒体视频平台的企业来说,则添加了一个全新的流量入口,所以旗下拥有Prime Video等流媒体平台的亚马逊、旗下拥有爱奇艺的百度以及拥有Youtube的谷歌推出带屏幕的智能音箱产品就不让人奇怪了。

  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带屏幕的智能音箱本身不具备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说智能音箱的屏幕可以由手机、平板、电视机等充当。而智能音箱屏幕的功能也可以由其他设备代替,屏幕加音箱的设备和电视机、手机如出一辙,多余的屏幕在实际使用中却不能比这些设备更加便利,用户并不需要一个分散注意力的屏幕。而智能音箱实际是家庭云端的大脑,它可以通过连接电视、手机、平板等设备,让这些设备成为它的屏幕,使功能的使用和切换更加灵活,因此在家庭中增加一个屏幕是鸡肋的,甚至是不必要的。在现阶段,智能语音并不成熟的情况下,智能音箱或许需要一个屏幕,但屏幕的载体不一定是音箱本身。

  (原标题:风潮渐起 智能音箱加屏幕是进步还是倒退?|屏幕|智能音箱|平板)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