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版权保卫战:侵权难治,技术无解
- 2019-05-01 10:37
- 3T比特
“甘柴劣火”之争告一段落,但版权保护仍是一场持久战。
事件背后,暴露出版权领域长期存在的确权难、维权难、以及收益分配不均等问题。
财新记者王和岩对《甘柴劣火》的“洗稿”质疑,更是引起原创内容人的忿忿共鸣。
区块链曾被认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在细究业内多个“区块链+内容版权”项目后,我们发现“甘柴劣火”一题难解之处在于,内容难确权,从来就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就像地鼠一样永远打不干净”
版权斗争历史悠久。史料记载,七百多年前的南宋政府不仅制定了法规以打击盗版,还成立行业协会,起到约束和监督作用。
但即便如此,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依然因《四书或问》被书肆盗版而“亟请于县官,追索其版”。
素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清代戏剧家、也是反盗版斗士李渔就对盗版者深恶痛绝,“我彼耕食,情何以堪?誓当决一死战。”
更令创作者头痛的是,盗版者不仅盗版,而且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
鲁迅给好友曹靖华的书信中说,由他主编的《铁流》在北平有翻版,但“坏纸错字,弄得一塌糊涂”。
盗版如此,抄袭的历史更远早于此,也更甚于此。
在今天,原《跟着龚琳娜学唱歌》头部课程负责人花无缺就屡受盗版困扰,他说,自家的课程经常被侵权,定价99元、199元的课程,被违规下载,以9.9元的低价批量销售,侵权方用的是小号,根本无法追溯。“举报一个又一个,就像地鼠一样永远打不干净”。
花无缺是内容原创群体的一个缩影。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也曾在朋友圈吐槽“侵权屡禁不止”。
盗版与反盗版,此消彼长,我们如何跳出“打地鼠”的游戏呢?
区块链让版权“证据确凿”
都是汉字,凭什么说这是你的,而不是我的。
看似泼皮耍赖的说法,反映了保护原创的“确权难”。
在过去,创作者要确权的唯一办法,就是到国家版权局登记,普通流程需要数个月,即便加急处理,也要30个工作日,费时费力,还需要一定的文本费。
现在,我们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有法律效应。
2017年,杭州华泰一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向杭州互联网法院起诉,深圳市道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许可转载其享有著作权的作品,2018年6月一审宣判认定被告侵权。
这是国内首例区块链存证案。
此外,2018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承认了区块链存证的法律效力:
“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
目前,区块链存证已成为北京、杭州、广州三家互联网法院普遍的取证方式之一。
陈恩夫认为,这也一定程度上为法院减负,区块链让版权“证据确凿”,许多纠纷案件可以在法院外先行和解。
既然有解决方案、落地案例,也受法律认可,区块链内容确权到底难在哪里?
区块链治不了洗稿
版权环节中,难点是侵权监测。
郝瀚告诉记者,“人工智能+大数据”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按照算法规则,通过爬虫比对,检测出重合率,超过设定值的即为侵权。
陈恩夫认为,图片比对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文字侵权也可以通过爬虫识别。
但事情并不如想象中简单。
众所周知,“查重”是学术界为了避免论文抄袭而设置的评估环节,它借助数据库强大的检索能力,识别是否存在抄袭行为。
三大引文数据库之一的《科学引文索引》早于1961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立,但时至今日,“抄袭”仍难以斩草除根。
在提交论文前,许多学生会先自行进行论文查重,网上有各式各样免费的查重工具,淘宝也有低价的查重服务。论文重复之处,换个表达方式便可蒙混过关。这是常说的“洗稿”。
可见,难点不在技术,区块链治不了洗稿,其背后复杂的评估体系难以建立。
2018年12月,微信公众平台宣布试运行“洗稿投诉合议机制”,合议小组由受邀的无抄袭违规记录的个人创作者组成,相当于一个公众号小法庭。
“甘柴劣火”之后,“山寨发布会”创始人阳淼及其团队试图建立一个洗稿鉴别机制,并声称按最低标准,《甘柴劣火》洗稿的鉴别价格定位2000元。
首都版权版权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版权研究所所长宣宏量认为,版权监测并不复杂,难的是对于“洗稿”是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侵权,需要有专业的机构进行鉴定。
洗稿鉴定成本还是太高。
窘境:创作者不愿尝试
宣宏量是版权行业公链发起人。
他告诉记者,许多创作者往往版权意识薄弱,即便有现成的平台,也不愿意尝试,“链上版权登记又不收费,你为什么不用”。
宣宏量说,利用区块链进行版权存证的流程与在版权局登记的流程无异,但效率大幅提升,且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让存证可信度更高。
“区块链不能杜绝侵权,但能防范,提高了效率与可信度,难道这还不够?”
他补充,经版权存证的内容,一方面,通过发布版权告示声明原创,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上链,被侵权时更容易识别,索赔也更有据可依。
链上的奇文共“赏”
确权之后,就是内容分发,维护原创者应得的利益。
诗人陶潜在《移居》写,“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指的是好文章就要大家一起欣赏,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国人。至今,多数人仍觉得原创内容应该免费。
但是,这显然对创作者不公平。
目前,创作者的收益来源,一个是传统媒体给予的稿费,如报社、杂志等;另一个是分发平台根据内容数据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头条号、百家号等。
不过,原创内容是一个长链条行业,创作者并不能把控内容在分销、消费环节的动向,更勿谈从这些环节中分到应得的收益。
花无缺的课程产品曾多次遭到剽窃,但面对高额的维权成本,也只能作罢。
“盗版的比你还了解市场,你说绝望不绝望”,花无缺十分无奈地说,他们没有原创能力,但能第一时间知道哪些平台上新了,哪些销售好,盗版谁的课有利可图。
在“甘柴劣火”事件中,财新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不少观点认为,财新的付费墙设置了高壁垒,不利于新闻事实的传播。资深媒体人方可成在其公众号“新闻实验室”中提出解决方案,不妨借鉴电商引流的模式,对付费内容分销推广,进行订阅引流。
事实上,内容电商已经是较为普遍的商业模式。如今,有人用区块链将分销环节中的激励细化,内容公链氢氧社区就在做这样的事情。
其负责人曹均涛告诉记者,借助Token激励机制,将多方参与者纳入生态,形成闭环。用户既是消费者,也是内容投资者,更有推广内容的动力,同时,其行为产生的数据还能作为资产付费授予平台使用,获取收益。此外,由于区块链可溯源的特点,创作者可获知内容传播去向,且生态内的平台互为流量矩阵,共享流量池。
纸贵科技也在联合政府机构、内容平台、高校等组建联盟链,打造可信节点,做到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
不过,这一模式离真正落地还有一段距离。无论是公链还是联盟链,其生态尚未能建立。除了区块链底层技术不成熟,另一个因素还是市场的认知不足。
氢氧社区的实现路径是,通过内容平台“淘淘课”培养用户认知,先把流量做起来。
保全网则是通过低成本甚至免费为创作者存证服务,再提供监测、在线取证、维权一体化服务,先笼络来一批创作者资源,建立内容分发公链生态。
此外,内容确权后,可想象的商业空间还有版权交易、版权证券化、版权质押融资等。
版权保护是一场持久战。
据国家版权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法院审理的各类知识产权案件大幅增长,共新收案件237242件,审结225678件(含旧存),比2016年分别上升33.5%和31.43%。
即便如此,版权纠纷依然有增无减。今日头条等“新闻搬运工”便是如此。
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版权+区块链”固然有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确权难问题,但根本还在于内容评估难度高,当下技术并不比市场上的“查重”工具高明多少。
此外,“内容收益+区块链”则更像是动了平台的蛋糕,想要把定价权和议价权从平台转变成创作者本身,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今区块链从业者迈出的一小步,也许是版权保护斗争史上的一大步。
原标题:区块链版权保卫战:侵权难治,技术无解|区块链|区块链应用|区块链技术|区块链版权|
- 索尼加强监管PS4游戏中情色内容 引部分开发者不满2019-06-13 10:24
- 腾讯京东成乐融致新新晋股东 乐视网盘中涨超9%2019-06-12 14:03
- “向新而行 ,强大中国车”比亚迪演绎强大中国车2019-05-30 13:57
- 獐子岛扇贝又又又跑路了 证监会和交易所看不下去了2019-05-24 17:27
- “深海勇士”:碧海寻声2019-05-14 13:50
-
2
哪个比特币钱包更安全,选择币信靠谱吗?
2021-02-05 16:02
-
3
受央视关注,必要科技C2M模式赋予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1-02-04 16:43
-
4
腾讯Light·公益创新挑战赛正式启动 腾讯优图向科技公益深度探索
2020-12-30 15:50
-
5
首届中国数字冰雪运动会成都站暨线下滑雪体验赛圆满落幕
2020-11-30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