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航天圆桌对话:中国版SpaceX还需10-20年?
- 2018-09-21 17:10
- 网易科技报道
1)话题一:2018年,商业航天突飞猛进,在商业航天领域,目前中国的航天企业在这次浪潮下拥有怎样的机会和挑战?
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北斗女神”徐颖认为,欧洲大航海时代得到了丰厚的酬劳,随着航天成本降低和商业模式的出现,可以期待一下从2018年开始的“大航天”时代。
前欧洲宇航局 资深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导吴树范,商业航天是以马斯克为中心掀起的一场航天商业变革和航天技术革命,中国从政策上讲,2014-2015年掀起了商业航天,经过三年的破冰期,2018年应该是商业航天的春天。
著名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经过三年发展,中国已经有上百家家企业和机构能够生产卫星,都有自己的小卫星,能做火箭的已经十几家了,传统航天领域和商业航天越来越融合。
蓝箭航天高级副总裁、CFO张晨认为,商业航天的机遇满足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SpaceX和谷歌、Facebook在内给做了很好的表率,也给大众带来了对太空的渴望;2015年军民融合的大政策下,政策推动很大的红利;载人航天的计划,未来活动半径不仅仅是地球,跨个洲,而是进入太空;第三个是产业机会,以前我们都认为火箭需要非常大的成本,但现在产业基础和供应链已经非常多,成本的管控与质量保证这些因为工业体系的提升而得到了保证。
关于挑战:如何在原先思维灌输里开创?如何批量生产,降低成本。
2)话题二:商业航天的创业者,一方面是为何这个节点突然繁荣,航天投入周期非常长,回报周期短,投资人如何看待?
蓝箭航天高级副总裁、CFO张晨认为SpaceX带动性非常强,资本和商业活动都会融入到商业航天当中。对于中国国内资本来说会是非常好的榜样。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是很好的催化剂。刚才提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包括金融领域有了很多创业,体系内的工程师会想,自己可以做怎样的创业?
既然有创业的想法,依然有机会将创业做起来。
关于周期非常长的问题,一定要辩证的看:如何和2C端消费品相比,制造业都是偏长的;对于航天来说,可以深远的影响每个人的生活。但对我们来说,周期可控,未来可期,而且价值更大。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导吴树范表示,回顾航天的历史,在这60多年中,很多航天工作都是政府推动,没有商业而言,都是军事或者国家行为。到了21世纪之后,基础有了长远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世界航天继续往高深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是向低成本、微纳卫星的发展。之前卫星动辄几十亿,确实无商业可研,现在陈本降低了几百万元,周期也降低到了几个月,造成了商业航天的兴起。
谈到商业航天,伴随着为微纳卫星的出现,商业航天贴近了我们生活。
3)话题三:关于北斗,按规划,到2018年底,我国将发射18颗北斗三号工程组网卫星,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到2020年左右,完成30多颗组网卫星发射,实现全球服务能力。这之后将会对人民生活产生哪些影响或是改变?除了北斗之外,还会有哪些应用?
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北斗女神”徐颖:因为正好是前两天我们国家也发射了第13颗和第14颗的北斗卫星,在接下来是10月底和11月底两次发射每一次都是两颗卫星,到11月底应该完成发射之后今年的16颗组网任务就完成,北斗三号其实主要跟北斗2号。
相对来说因为北斗系统有一个三步走:第一步是北斗双星系统,也叫做北斗的一代系统主要是通过三颗卫星、两颗卫星和一颗备份星组成。第二个就是北斗2号系统就是北斗区域系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手机用的北斗和实际用的北斗都是指北斗2号,北斗3号是北斗2号的基础上做了很多技术上的提升,比如说增加全球的新链路,比如说新上的稳定度更高,比如说容量更大,还比如说就像最近刚发射的两颗北斗卫星上搜救的设备,因为我国也是全球搜救组织当中的一员,有了北斗搜救系统之后它能够更好的响应全球发出的搜救请求。
除了导航和定位,比如说北斗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是授时,北斗系统高精度的时间同步,除了这之外,比如说大家了解比较少的气象监测你可以通过北斗系统电力层、对流层的变化来探测气象的情况来做精准的气象预报。所以北斗系统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空间段一个是地面段一个用户段,空间和用户段国家建设基本完成,但是更多的需要大家在用户段做更多的工作,包括北斗的终端包括北斗怎么和手机相结合以及包括怎么各个行业当中和各个行业做一个深度的耦合,为大家提供一个最基础的时空体系,包括为物联网或者人工智能来提供这样的一些服务,这是北斗在2018年和2020年以后主要的发展方向。
4)话题四:最近炒得很热的太空采矿,投行高盛公司预测太空采矿将会造就全球首个万亿富翁,公司表示在小行星采矿即将成为现实,而首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公司将会获得疯狂的丰厚回报。对此您怎么看?
著名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这确实很有吸引力的话题。我想更多分享的是,除了采矿之外,航天虽然遥远,与人类有更多联系的比如太空旅游、时速飞行、太空舱旅馆等等。在3-5年之内都会有些现实的东西出来。
5)话题五:前不久,有位日本富翁前泽友作成为SpaceX的首位私人环月旅行者,其实SpaceX的每一步都在按照计划进行着,各位可否聊聊,关于中国的可回收火箭的前景以及这项技术普及于大众层面,还要等多久?
著名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就是921。在2022年前后就可以做好国际空间站。可以看到中国在这方面提供给大家。月亮的话就会更远一些,更加艰难些。在今年年底,嫦娥四号就要实现全人类等到月球背面,已经是划时代的成功。要是有决心,有投入还是可以实现的。
蓝箭航天高级副总裁、CFO张晨:眼前所有的火箭只是把卫星打到太空上去,但是更遥远的就是未来真正是把人类的活动空间和半径进一步扩大和化的这么一种状态里面,未来得火箭或者运输系一定是像汽车一样频繁使用,所以基于这个的话我们一般说发展航天动力先行,所以我们会专注非常好的清洁能源可回收可复用的发动机上,相信不远的未来能够探索可回收的领域,一定是从零到一的过程,未来我们能够实现从一到N。
6)话题六:未来,在可预见的5年~10年里,各位认为,就人类在探索太空的领域,会出现怎样的变革?
吴树范:商业航天在中国是天时地利人和,在商业航天领域与国外的差别只是个位数。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商业航天一定能走到前列。
徐颖:航天是个非常长时间的投入,商业航天可能会有很多争议,风险,未来10-20年希望我国也能出现类似SpaceX企业。
郑永春:太空是中国的本土词汇。空间非常空旷,能够探索到什么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为阿里5-10年需要我们聚焦到某个特定领域进行突破。一定要找准自己的领域和方向。
张晨:从创业公司角度看,我们觉得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是看五年,十年,而是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完成。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因此,作为我们来说眼前能够确定下来的目标必须去达成,相信其他的就交给时间。
(原标题:未来航天圆桌对话:中国版SpaceX还需10-20年?|未来航天|航天|北斗)
- 索尼加强监管PS4游戏中情色内容 引部分开发者不满2019-06-13 10:24
- 腾讯京东成乐融致新新晋股东 乐视网盘中涨超9%2019-06-12 14:03
- “向新而行 ,强大中国车”比亚迪演绎强大中国车2019-05-30 13:57
- 獐子岛扇贝又又又跑路了 证监会和交易所看不下去了2019-05-24 17:27
- “深海勇士”:碧海寻声2019-05-14 13:50
-
2
哪个比特币钱包更安全,选择币信靠谱吗?
2021-02-05 16:02
-
3
受央视关注,必要科技C2M模式赋予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1-02-04 16:43
-
4
腾讯Light·公益创新挑战赛正式启动 腾讯优图向科技公益深度探索
2020-12-30 15:50
-
5
首届中国数字冰雪运动会成都站暨线下滑雪体验赛圆满落幕
2020-11-30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