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科幻曙光已现,但还需再等一等
- 2019-04-23 10:27
- 科学网
截至2月9日,短短5天,影片《流浪地球》票房已突破15亿。带着“刘慈欣”“吴京”“好莱坞水准”等标签,从超前点映到首映,再到正式上线,影片口碑一路高歌猛进。
还未在影院正式上映,《流浪地球》已成为了中国科技馆首个收为馆藏的电影作品。上映后,《纽约时报》称其“标志着中国电影制作新时代的到来”。
然而,“叫好”声中也伴有质疑与“吐槽”,有观众表示煽情太硬太尬、剧情逻辑不够清晰,也有专家认为科学上有漏洞。
科幻的“硬”与“软”
携带30万吨燃料的超大型“领航者号”空间站、工业机械化运作的地下城、威猛“炫酷”的行星发动机及其喷射的蓝色强光柱、被冰封的地表,以及洛希极限、重元素核聚变等科学名词......
如此置景与制作,无论是媒体、影评人,还是科幻迷和普通观众,都给予《流浪地球》“中国首部硬科幻”的超高评价。
“从科幻和高科技影片的角度,过去,中国电影的荧幕塑造是很不成功的。而《流浪地球》对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呈现、特效制作上是非常成功的。”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饶骏告诉《中国科学报》,这与充满高科技元素的一线好莱坞科幻片可分庭抗礼、并驾齐驱,甚至水准在其之上。
科幻电影有“软”和“硬”之分,在科学家们看来,《流浪地球》或许暂时还不能冠以“硬科幻”之名。
“硬科幻与软科幻之分在于科技含量的多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告诉《中国科学报》。
在饶骏看来,硬科幻应是有某一科学原理或技术为主题或背景,主要情节推进、场景表现、道具细节应相对严格遵循现有物理法则,符合工程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各项技术之间的平衡配套展示,这个是几乎硬科幻最容易产bug的地方,做到位了才算“硬科幻”。而软科幻不是很注重技术、科学原理本身,甚至与科学技术关系并不大,而是在未来场景下,面对未知人性的变化,“而《流浪地球》的‘硬’,更多的在于特效、背景和道具所呈现的科技与工业感上。”
科幻电影之“科学”
电影《流浪地球》一开始就交代了人类与地球“流浪”的原因:在不远的将来,将有一场巨大的宇宙灾难发生,由于“氦闪”发生,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表被冰封乃至被吞没,人类必须寻求新家园。
原著对太阳“氦闪”如此解释,太阳内部氢转为氦(过程伴随能量释放)的速度突然加剧,经巨型计算机计算,太阳的演化已向主星序外偏移,氦元素的聚变将在数秒内传遍整个太阳内部,太阳将发生一次“氦闪”剧烈爆炸,地球将在其内部运行。地球面临被气化。
天崩地裂的特效,惊心动魄地观感,影院观众不时地发出“惊恐”之声。
但在航空航天领域专家看来,人类完全不用惊恐,太阳“氦闪”发生的概率非常小,“但通过知道氦闪这样的宇宙级天灾,或许可以吸引人多关注一下地球所处的空间环境,特别是地球万物的‘衣食父母’——太阳的状况,由此吸引更多人热爱科学,去从事航天探索或者空间科学工作,为开拓人类未来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做准备,这其实是科幻电影的社会价值。”饶骏说。
面对正在发生的灾难,人类暂居地下城,并开启救援行动第一步——在各大陆板块布设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自转。“领航员号”空间站执行“火种计划”,弥补流浪地球计划失败。
受访专家表示,从现有的科学认知,以及人类的科学突破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来看,建设行星发动机、地下城、领航者级别的空间站,甚至已超出了人类未来数百年的全部技术、资源、力量所能够实现的范围。
科学性与工程可操作性都值得商榷,那如何看待科幻电影中科学技术成分?苟利军认为,之所以称之为科幻,有科学,有幻想,但并非所有的科学都要符合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原理。
过去,太多的玄幻、仙侠、宫斗影片充斥荧屏,《流浪地球》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迈出了中国科幻电影的一大步。
《流浪地球》编剧、制片人龚格尔告诉《中国科学报》,在编剧过程中接触了不少天体物理、理论物理方面专业人士,他们都对科幻抱有相当的宽容心。“科幻作品需要做到逻辑自恰,其次遵循基本的科学原理。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以精彩的剧情,向观众展示一段动人的故事。尽管我们的故事不能做到完全科学严谨,但对于激励大众对于科学领域的关注与讨论,有促进作用,这也是我们制作科幻电影的初心。”
“未来,科幻电影要与科学结合起来,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成果涌现,迫切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培养和熏陶科学精神的历史关头,中国需要‘泛科幻’的影视作品,用各种形式展现科学,展示第一生产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甚至哪怕是幻想也好。”饶骏说。
中国特色之“空间故事”
《流浪地球》有亮点、槽点,也有很多泪点。
刘启对执行太空任务的航天员父亲的不理解以及父亲牺牲时的悲恸;生死关头,中国航天员在小家的父子情与“大家”的人类命运之间选择后者;宠爱孙子孙女的姥爷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情感和生命;即使有牺牲也要坚定目标,执行任务的地球联合政府军人......
与欧美科幻片所呈现的英雄主义、个人主义不同,《流浪地球》表达是“中国式”的。
饶骏高度评价为这是唯一一部讲好了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科学故事的影片。在他看来,尽管与原著相比,几乎80%的电影情节是全新的再创作,但这种创作并非是元素毫无逻辑的堆砌。“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在灾难面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心理活动、个人故事就是这样的,换作外国人就不是。”
中国影视剧多以“大团圆式”或是“希望”式正能量的结局,这一点,《流浪地球》也未免俗。龚格尔告诉记者,《流浪地球》的主题是“希望”,描绘的是人类这一诞生在太阳系的渺小物种,在茫茫宇宙中的自强不息。
“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式的话题,灾难是人类共同面对的,在生死存亡之际,最终整个人类还是应该联合起来解决问题。”苟利军说。
原标题:中国硬科幻曙光已现,但还需再等一等|流浪地球|科幻|科普
- 索尼加强监管PS4游戏中情色内容 引部分开发者不满2019-06-13 10:24
- 腾讯京东成乐融致新新晋股东 乐视网盘中涨超9%2019-06-12 14:03
- “向新而行 ,强大中国车”比亚迪演绎强大中国车2019-05-30 13:57
- 獐子岛扇贝又又又跑路了 证监会和交易所看不下去了2019-05-24 17:27
- “深海勇士”:碧海寻声2019-05-14 13:50
-
2
哪个比特币钱包更安全,选择币信靠谱吗?
2021-02-05 16:02
-
3
受央视关注,必要科技C2M模式赋予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1-02-04 16:43
-
4
腾讯Light·公益创新挑战赛正式启动 腾讯优图向科技公益深度探索
2020-12-30 15:50
-
5
首届中国数字冰雪运动会成都站暨线下滑雪体验赛圆满落幕
2020-11-30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