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雨事件谜团加深:未定学术不端但有疑似处理
- 2018-09-14 11:59
- 澎湃新闻
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学低调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下称“《调查和处理结果》”),试图以不足600字的一份结论结束关于韩春雨是否造假长达2年多的质疑。
韩春雨事件的结论究竟是什么?这目前仍是“悬案”, 河北科技大学在结论中对韩春雨是否“学术不端”并没有明确认定。相较之下,另一所高校武汉大学在1月29日回应该校李红良团队被举报学术造假时,直接认为李红良 “不存在学术造假行为”。尽管如此,李红良学术造假事件当下仍有争议。
在调查中发现,校方对韩春雨是否“学术不端”并未做明确认定,但是相关的“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撤销学术奖励、荣誉称号”,实际上是按照《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第五章处理部分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的处理之一。
记者试图从调查主体河北科技大学处获得关于调查的详细内容,但河北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永琪和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均多次拒不接听电话。另外,河北科大官网上已将该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全部清空,相关网页点击进去只保留标题而无名单内容。
鉴于韩春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撤稿论文《NgAgo-gDNA为导向的基因编辑技术》在大热的基因编辑领域曾引起巨大轰动,在韩春雨反复强调“能够重复”的情况下,上百家实验室耗时、耗力、耗经费地为此验证,《调查和处理结果》实际上早已不再单单事关韩春雨和学校自身的利益及名誉,调查结果更事关对学界的影响。
“个人觉得调查的目的只是想找个说法应付过去,实验错误可以存在主观和客观,但造假就是造假,没有主观客观之分。”浙江大学一位研究方向包括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改良与应用的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这也是目前学术界对韩春雨事件的普遍看法。
此外,曾于2016年10月、11月参与实名质疑并联名撰写文章《Questions about NgAgo》(《关于NgaAgo的疑问》)的一名研究人员近日向澎湃新闻透露,国家自然基金委专门组织专家开过一次听证会,韩春雨出席了该次听证会。不过,这场听证会在学术圈内并未广而告之。澎湃新闻邮件联系相关专家,也未得到回复。
目前,针对韩春雨的这份处理让外界觉得韩春雨本人仅仅是回到了论文发表之前的状态,“毫发无损”。有业内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如果是学术造假,那这样的处理显然说不过去,如果不是学术造假,那对韩春雨和学校都是好消息,也没有不公布的道理。”
调查过程不公开,学校拒谈
按照《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高等学校是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主体。而依据《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高等学校应当依法设立学术委员会,以学术委员会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
河北科技大学官网显示,河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最高学术机构,“在校学术委员会章程框架下统筹行使我校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坚守学术专业判断,恪守学术道德。”
据记者了解,河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由校党委常委胡永琪担任,该职务由校长提名,全体委员选举产生。河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由校长聘任。
据河北科技大学独立学院理工学院网站介绍,胡永琪于1983年7月毕业于河北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后转为任课教师。1988年6月获得北京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6月获得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10月赴日本名古屋大学能源科学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2年,胡永琪进入河北科技大学,曾任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在科研方面,胡永琪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催化反应过程与工艺。
有消息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除校学术委员会成立调查组之外,“胡永琪还负责组织第三方的调查。”不过,在校方出具的结论中,学术委员会调查组人数和人员组成、第三方等这些在处理结果中通常会对外公布的基本细节目前均无从得知。
为试图还原调查流程,澎湃新闻于9月5日多次电话联系胡永琪,但对方均未接听。同样拒不接听的还有河北科技大学官网提供的学术委员会秘书处联系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澎湃新闻在河北科技大学官网查询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时,该标题下的页面并不存在名单,而是显示空白。
另外,澎湃新闻在对比《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5号)和《河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时留意到,在运行制度章节中,《河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规定,“凡校学术委员会会议上确定需要保密的内容,委员必须保密,并执行和维护学术委员会的审议或评议结果。”而《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中并没有此项规定。
同时,上述两份文件的运行制度章节均规定,“学术委员会做出的决定应当予以公示,并设置异议期。在异议期内如有异议,经1/3以上委员同意,可召开全体会议复议。经复议通过的决定为终局结论。”
但河北科技大学关于韩春雨事件的做出的决定在其官网显然事先未曾公示,据澎湃新闻接触到的校内人士表示,“在学校内也没看到过任何关于此事的公示”。而在《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0号)中也规定,如果有明确举报者的,处理结果还必须送达举报者手中,并保留10天的提出异议或申诉期。
被要求公开的原始数据
根据《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调查组应当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包括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的确认、调查过程、事实认定及理由、调查结论等。
目前河北科技大学给出的这份不足600字的《调查和处理结果》,对照上述调查报告要求显然缺少很多要素。
从公布的结论可以看到的是,对于此前科学家呼吁要公开的实验原始数据,调查组称认真核查了该论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实验资料”。实际上,这些原始数据曾被质疑NgAgo技术的科学家们强调要求对外公开。
早在2016年7月21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基因学家盖坦?布尔焦(Gaetan Burgio)在推特上发布长文《我的NgAgo经历》,即要求韩春雨公开所有原始数据和实验条件。
2016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文胜等13位中国生物学家联名在媒体上公开发声,他们无法重复该实验结果,同时一致表示希望韩春雨能公开所有原始数据,韩春雨所在河北科技大学及其他相关单位(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启动学术调查。
但韩春雨始终未公开原始数据,彼时坚称“会用会通过学术期刊给予回应的”。
除原始数据外,外界最为关注的“可重复性”, 处理结论仅提到委托第三方开展重复验证试验,并未明确交代验证试验的结果。结论中用到的措辞为,“认为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那么,“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是什么?“主观造假”是什么?不存在主观造假那团队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调查结论里面完全没有说明错在哪个环节、哪一步、什么时候,之前韩说能重复的是重复出什么,这些都没有提到,这谈不上是一份调查。”前述浙江大学教授直言。
另一名学术界人士则对澎湃新闻表示,作为科研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这次下的结论“太不严谨了”,“ 你只说个结论,称没有主观造假,这样似是而非的结论是很不科学的。”参考国际类似学术造假质疑案例的调查处理,科学的做法是针对同行质疑之处一一作出调查过程描述和最后的认定。
实际上,除目前这份在外界看来依旧云里雾里的结论之外,学校内部此前还流传着另一版本。一名接近韩春雨团队的河北科技大学校内人士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透露,“此前老师之间传的结论和现在出来的不太一样,之前说是能做出来,但效率很低。”该人士还提到,“调查早就出结论了,并不是最近得出的。”
不过,上述说法目前尚无法从胡永琪或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得到证实。
不仅此番处理手法让外界无法信服,此前韩春雨和河北科技大学的一些做法或承诺也让外界一再等待落空。
就NgAgo的工作效率,韩春雨在去论文合作者沈啸所在的浙江大学做报告时,曾调侃说,“在我们实验室,这个成功率在90%以上,十盘儿有一盘儿污染也就算了,因为我们那儿有雾霾”。
而2016年6月22日至2016年10月14日这短短的不足4个月之内,韩春雨对外宣称能成功重复其实验的实验室从20家逐渐减少至1家。即使只有1家,也未有实验室公开认领过,韩春雨也以不愿对方受到骚扰为由,一直拒绝公开。
另据新华网2016年8月报道,对于国际上一些科学家要求公布原始数据的要求,河北科技大学当时表示,在1个月左右时间后,韩春雨将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结果,届时将有权威第三方作证。
不过,校方至今未兑现当时的承诺。
国家自然基金委曾召开听证会,韩春雨出席
除学校学术委员会组织展开的调查之外,韩春雨因论文发表后申请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还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委的听证答辩。
曾于2016年10月、11月参与实名质疑并联名撰写文章《Questions about NgAgo》(《关于NgaAgo的疑问》)的一名研究人员近日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之前国家自然基金委专门组织专家开过一次听证会,韩春雨参加了答辩。”
2016年9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显示,韩春雨作为项目负责人的《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的完善及应用探究》项目获批100万元,项目起止年月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
基于上述项目获批发生在韩春雨论文之后,其此前发明的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的真实性和这笔资助是否成立直接挂钩。《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明确规定,应当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的情形即包括“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
此外,或还关系到韩春雨撤稿论文中涉及的另一笔资助。论文“致谢”中提到,该篇论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为“31270950”的项目支持。该项目名称为“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对细胞外源性抗原递呈的影响及其生理意义”,批准金额为80万元,依托单位为浙江大学,起止时间是2013年1月至2016月12月。项目负责人是撤稿论文的第二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员沈啸。
不过,沈啸曾对媒体表示,“我标注了我的基金,韩春雨没有基金。但这个研究基本上是韩春雨通过各个渠道自筹的,我的资金没有投入实验部分。”
澎湃新闻目前邮件联系了2名参与听证会的专家,截至发稿均未收到回复。
前述浙江大学的教授表示,“如果国家自然基金委召开这样的听证会,按理应该广而告之,表明要调查学术诚信的态度。”
按照目前河北科技大学公布的结论,有关方面“终止了韩春雨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并收回了科研经费”。但具体的“有关方面”指谁、收回科研经费(部分或已使用)如何实施均不明晰。
未定“学术造假”,但处理符合“学术造假”相关条款
除撤回论文本身的调查结果让外界存疑外,河北科技大学此番对韩春雨本人的处理结果也颇为含糊。
处理结果称:该论文发表后,韩春雨的个人住房、职称、工资待遇等均未发生变化。在调查过程中,韩春雨主动要求退回基于撤稿论文所获得的科研项目、绩效奖励、荣誉称号、社会任职等。有关方面按照规定已取消了韩春雨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终止了韩春雨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并收回了科研经费,收回了韩春雨团队所获校科研绩效奖励。个别社会任职正在按法定程序办理。
照这份处理结果,韩春雨本人在经历2年多的被喝彩、被质疑的大起大落之后,不过是回到了原点,并没有受到额外的惩罚。
同时,如果未主观造假,取消韩春雨获得的荣誉称号、终止科研项目等的依据又在哪里?这恐怕需要学校进一步解释,韩春雨团队在认定的“未主观造假”之外,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而对照《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第五章处理部分,“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撤销学术奖励、荣誉称号” 是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的处理之一。其余还包括通报批评;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行政职务;开除或解聘; 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理措施。
如果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还造成恶劣影响的,应当被认定为情节严重。处理应该给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行政职务;开除或解聘。
另外,韩春雨在论文发表后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0万元的资助外,最受关注的莫过于,2016年8月,河北省发改委“原则同意”总投资为2.24亿元的河北科大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项目,资金由省财政性资金安排。这笔巨资也让外界认为河北科技大学和韩春雨之间的利益和名誉均紧密捆绑在了一起。
2016年9月21日,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采购进口仪器设备项目在石家庄开标,其中预算金额为1958万。
目前,这笔最受关注的巨资如何收场?河北科技大学及河北省发改委均未公布明确说法。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科技大学的这份结论让学术界充满疑惑之外,也倍感失望。有研究人员表示,“这个调查结果有悖于科技部出台的有关学术诚信零容忍的精神。现在搞不清楚为啥造假的仍然还能继续从事学术工作,学术界应该真正做到‘零容忍’”。
对国内学术环境困惑的不止一人。据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日前报道,8月26日离开北京大学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执教的“80后”数学家许晨阳在临行前接受采访时谈及国内科技界存在三大问题,其中就包括“学术造假得不到惩罚”。
许晨阳说,“让人吃惊的是,涉嫌造假的事情被曝光很长时间了,一直没有处理的消息,更谈不上具体的惩罚措施。”
“如果‘零容忍’最后变成‘零作为’或者‘不作为’,就会让许多人误认为:我们的制度不惩罚或惩罚不了学术造假。如果是这样,我觉得影响是很坏的。”许晨阳提到。
目前看来,2017年8月学校宣布启动调查至今,真相并没有离公众更近一步。
(原标题:韩春雨事件谜团加深:未定学术不端但有疑似处理|学术|河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
- 索尼加强监管PS4游戏中情色内容 引部分开发者不满2019-06-13 10:24
- 腾讯京东成乐融致新新晋股东 乐视网盘中涨超9%2019-06-12 14:03
- “向新而行 ,强大中国车”比亚迪演绎强大中国车2019-05-30 13:57
- 獐子岛扇贝又又又跑路了 证监会和交易所看不下去了2019-05-24 17:27
- “深海勇士”:碧海寻声2019-05-14 13:50
-
2
哪个比特币钱包更安全,选择币信靠谱吗?
2021-02-05 16:02
-
3
受央视关注,必要科技C2M模式赋予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1-02-04 16:43
-
4
腾讯Light·公益创新挑战赛正式启动 腾讯优图向科技公益深度探索
2020-12-30 15:50
-
5
首届中国数字冰雪运动会成都站暨线下滑雪体验赛圆满落幕
2020-11-30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