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数字城管”提升“城市质感”

  • 2019-12-03 17:07
  • 经济参考报

整治乱贴乱画,查处渣土撒漏,取缔占道经营……城市管理“千丝万缕”,但“一针一线”关乎城市质感。青岛市即墨区打造“数字化城管”,以“智慧化”赋能“绣花功”,实现对城市管理活动的全领域、全时段监管和城市管理问题的高效率、高标准处置,有力推动城市管理从被动式处置、粗放化整治向主动式防范、精细化管控转变,走出一条“绣花式”城市管理新路子。

“一张网”拥有“千里眼”

大屏幕上一主干道出现流动式餐车占路经营被抓拍,坐席上工作人员马上将处置指令下达给所在街道综合执法中队,15分钟后执法人员现场处置完毕并拍照反馈。这是记者近日在即墨区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见到的一幕。

作为“数字化城管”系统的重要组成,指挥中心主要负责城市管理事件部件的信息采集、派遣处置、指挥协调、跟踪督办。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这得益于今年上线的智慧城管视频抓拍系统。

遍布城区大街小巷的监控探头,犹如城市管理人员的“千里眼”。依托智慧即墨视频监管云平台,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共享“天网”工程视频监控404路,接入79路城市管理专用监控,对城区重要道路、重点部位进行全天候“网上巡查”,发现问题后通过监控抓拍图像并通过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系统实现立案、派遣、核查、结案。

同时,指挥中心与区社会治理中心平台、区网格化治理平台、96711热线、直通联办服务平台实行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减少管控盲区、提升管理效能。

“随着城区的快速发展,传统‘扫街式’方式已无法适应城市管理需要,必须向信息化要效能。”即墨区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马永萍说,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实现了管理的全领域、全时段覆盖和问题的高效率、高标准处置。

“一键通”装上“顺风耳”

11月2日,指挥中心接到市民举报:通济街附近存在人行道污损问题。案件派遣30分钟后,中心就收到执法人员传来的整治后照片结案。

在即墨,通过智能化的便利渠道,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城市管理“啄木鸟”。市民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可以拿起手机随手拍照,通过“即墨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微信公众号上传,并可实时查看案件办理情况,最快可实现半小时内解决问题。

除了依靠市民举报反映,即墨区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还组建了一支40人规模的专职巡管员队伍,他们以“市民的眼光、专业的标准”,每天排查发现约400个问题。其中,今年以来巡管员们发现的井盖缺失、电线裸露、线杆倾倒等安全隐患案件就超过100起。

姜忠华是即墨“数字化城管”的一位巡管员,每天他都要在自己所负责的网格内进行巡查。“我们手机上都安装了‘智信’App,有定位、录音、拍照等功能,我们发现需要上报的问题随手拍、随时传,指挥中心会马上办。我们也被赋予管理劝阻职能,一般违法行为通常现场就解决了。看到问题快速得到解决,城市越来越美,感觉很有成就感。”姜忠华说。

“随手拍”,“一键通”,让城市管理执法再添“顺风耳”。在即墨区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记者看到监控大屏上实时显示着最新上报的问题,工作人员正在忙着转办。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即墨“数字化城管”采集上报信息62337条,60075件百姓身边的“烦心事”得到解决。

“一个库”打造“智慧脑”

依托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和信息手段,即墨区“数字化城管”系统建立起“会思考”的城市管理“智慧脑”。

大数据库将采集问题分为10大类124小项,建立智能化分析辅助决策系统,对城市管理各类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判,找出城市管理多发问题、易发区域、高发时段,以及市民群众举报集中的事项和区域,有针对性地调整执法管控措施,大大提高了城管执法效能。

每逢节假日,即墨城区经常会出现“流动广告车”,噪音扰民、乱停车、光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为此群众没少投诉。然而,这些车辆流动性极强,经常跟执法人员“躲猫猫”。而通过“城管大脑”对易发区域、高发时段等规律进行分析研判,借助视频监控锁定,如今这些违法车辆无处遁形。

同时,“数字化城管”建立网上案件流转系统,从案件上报到结案生成全程流转记录,指挥中心还与公安、市场监管、市政、园林等41个部门建立健全联勤联动机制,相关问题处置部门分别配备1名专业数字化城市管理终端操作人员,有效增强了执法管理合力。

即墨区城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智能化、精细化、人性化的“数字化城管”,解决了各城市管理部门之间盲目巡查、重复检查和重复作业的弊病,避免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