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垄断 迎战专利狙击 中科大90后实现“空气成像”

  • 2019-08-20 13:47
  • TechWeb

两年前,两位中科大的90后在校研究生“鼓捣”出一块神奇的玻璃,让“空气成像”成为现实。和传统意义上凭借水雾、全息膜等介质在空中成像不同,这是一种无介质空中成像。

现在他们正在筹备将这一科研成果投产,并预计今年下半年量产上市。届时,空气成像不再只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将正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从象牙塔里的纯粹学术到商业社会的竞争,之间的鸿沟还需要经历和历练去填平。两位90后的理想刚刚起步,就遭遇空气成像领域日本垄断企业的专利狙击。

技术突破让空气成像成为现实

2015年,刚刚进入中科大读研的韩东成和范超相遇,一个光学硕士,一个理论物理硕士,两个90后相见恨晚。共同的学习交流,让两人不同领域深厚的知识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二人决心攻克“空气成像”这一技术难题,并注册公司东超科技(取字韩东成和范超名字)起步创业。

经过近2年的反复研究、论证和试验,2017年年底,二人的创业项目迎来技术突破,“空气成像”技术成了。

东超科技的核心技术为DCT-plate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其利用光场重构原理,将发散的光线在空中重新汇聚成实像。结合双目摄像头等体感交互等辅助装置,就可以实现人与实像的直接交互。此外,东超科技的空气成像可以根据场景需要,比如密码输入环节等场景,设置不同的影像呈现角度,这样成像只让某个特点角度的人可视,实现更高安全性。

和市面上的投影成像等不同,东超科技的DCT-Plate技术,不需要通过任何承载介质将画面直接呈现在空气。区别于现有市面上任何的“全息”呈现的虚像,DCT-Plate镜片呈的像为实像,可触碰,这让人跟图像的“交互”形式和类型都有了更多的拓展空间。

韩东成介绍,东超科技的核心技术不仅实现了国内空气成像领域“零”的突破,在国际上也仅晚于日本。

东超科技计划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军工显示、大教育、汽车、户外媒体、信息安全、展览展示等领域。

凭借技术突破,东超科技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以DCT-Plate技术实现全息无介质成像的公司。也是凭借该项核心技术,东超科技在2018年1月获得了合肥高新科启创业公司的800万元天使轮融资,公司估值达8000万。2019年1月,东超科技再次获得中科创星1000万元Pre-A轮融资,市场估值更是达到1.5亿元。

一切都顺利的让人羡慕。

正当韩东成和范超全力以赴将自己研发的产品投产、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迎来了当头一棒。

突遭变故 专利被诉无效

今年三月,正忙于装修厂房、进设备,一心扑在产品线上的韩东成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的书面通知时,才知道东超科技的三个核心专利均被人发起无效请求。

2019年2月至3月间,东超科技先后收到关于“一种实现空气成像的光学平板结构”、“单列多排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多排多列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三项专利的无效宣告请求受理通知书。

而这正是东超科技的三个核心专利。其中“一种实现空气成像的光学平板结构”是另外两项专利的基础,“单列多排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和“多排多列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两项专利可以说是东超科技实现“空气成像”的两个解决方案。

一旦被认定专利无效,就意味着东超科技目前赖以生存的技术无法进行商业化投产,一切将终止于起步。东超科技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在回忆这起专利诉讼案件时,韩东成向TechWeb介绍道:起诉人是一家国内知识产权代理人,他们拿的是我们在全球唯一的竞品公司日本某公司的两项核心专利,去起诉申请无效我们的这三个专利。“

目前,全球范围内成功作出空气成像技术产品的企业不多,其中,日本公司ASKA3D是全球唯一一家设计生产AI板实现“空气成像”的公司,其旗下产品早已投入商业应用,是该领域垄断企业,国内销售的相关产品多为其代理产品。

面对来自行业巨头的专利诉讼,初创的东超科技别无选择,只能正面迎战。但是事情进展并不顺利。

韩东成介绍,因为最初的专利文稿是委托给国内的知识产权代理所所写,在文字表述上写得不够严谨。因此在开庭之前,尽管东超科技反复提交了大量书面证据,但语言文字上的证据依然不能够说清楚东超科技专利的有效性。事情一度变得很棘手。

幸运的是,东超科技的“一种实现空气成像的光学平板结构”和“单列多排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两项专利当时已经生产出一些样品。

在今年5月7日开庭当天,抱着背水一战的想法,韩东成带着实际生产的产品到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给三个合议组的议长和审判员当场对比日本公司产品结构和东超科产品的区别。最终通过这样的实物展示方式,促成了东超科技两个重要的专利被维持有效判决。

2019年7月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文并公告第40689、40679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据该决定书内容显示,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涉案两件专利“201721714921.X,单排多列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和“201720919002.X,一种实现空气成像的光学平板结构”被宣告维持专利权有效。

不过遗憾的是,“多排多列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这项专利,由于东超科技目前还没有实际生产,没有实际的样品带到法院,无法充分说明跟日本公司专利的区别,最终这项专利被判无效。

在谈及此时,韩东成虽略感遗憾,不过也很快释然。他介绍,在尝试投产的过程中发现“单列多排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的成本更低、效果更好,工艺也要“多排多列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更简单。于是东超科技所有的生产工艺和方法以及引进的设备全部都是按照单列多排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去建设的,多排多列平板从一开始就把这个路径给摒弃掉了。

这也就意味着,虽然输掉了这一项专利诉讼,好在没有给东超科技带来实质性的损害。在面对行业巨头精准狙击时,东超科技首战告捷。

日企专利狙击背后

刚刚起步的东超科技缘何受到行业垄断企业的精准专利狙击呢?这和当前的市场现状不无关系。

根据产业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全球显示产业产值将达到1400亿美元,伴随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商务显示等智能硬件领域的崛起,市场对于显示技术有了新的要求,“去屏化”“可交互”的全息影像显示效果受到关注和追捧。

但是目前“空气成像”产品几乎由日本公司垄断。从国内市场来看,韩东成介绍,其产品售价高达数十万元每平米。客户往往需要投入大几百万的费用才能完成一个十几方米的“空气成像”影像。目前液晶显示屏费用相比更为廉价,因而“空气成像”技术在国内迟迟未能得到大规模应用。

韩东成介绍,东超科技的技术进行自主生产后,将替代国外产品,终端售价最初会定在15万元/平米左右,售价不到进口产品的一半。另外,东超科技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完善产线后实现成本控制及价格的下调。价格优势让东超科技获得了众多企业客户的青睐。

据韩东成透露,早在今年3月份东超科技产品投产之前,国内“空气成像”市场众多客户已与东超科技建立联系并表示强烈合作意向,其中包括奇瑞、长安等汽车企业和头部广告传媒公司。在韩东成看来,这也本次还未量产就被起诉的主要原因:竞争对手急于将其产品扼杀在摇篮中。

专利诉讼背后,其实是巨大的商业利益之争。

淬炼成钢

吃一堑长一智,专利诉讼反而逼迫东超科技在专利申请上投入更多精力,要“更专业”。在经历的惊心动魄的专利生死战之后,韩东成表示对申请国际专利、建立专利护城河更有信心。

据介绍,上述东超科技的三项核心专利均是同时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和“国际PCT专利”。此次参加专利诉讼的是东超科技已经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相关部分。

由于发明专利、国际PCT专利的审查授予周期更长,需要2-3年甚至5年才能授予。作为一家成立申请专利不足3年的年轻的科技公司,东超科技的这三项“发明专利”和“国际PCT专利”申请尚在“走流程”的过程中。

韩东成表示,已经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是基础,三个专利一旦无效掉的,发明和海外专利统统都授权不了。反之,现在通过充分证据证明,有两个专利被保下来之后,它的含金量无疑更高了,发明专利和海外专利申请下来的几率将极大提高。

东超科技核心团队均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依托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镜片加工厂的科研资源和生产制造平台。

按计划,今年东超科技正在安徽省合肥市积极实现该项技术的量产计划,工厂投入超千万。目前正在搭建首条生产线,预计将于2019年下半年实现量产,将在军工显示、大教育、汽车、户外媒体、信息安全、展览展示等重要行业,形成自己完整解决方案。

韩东成向TechWeb表示,东超科技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将实验室技术进行产业化,现在签订的意向订单将近3000多万元。

对于公司未来发展,韩东成表示,经过这场专利战之后,更加树立了公司专利的核心价值。当前科创板大力鼓励原创技术突破型企业上市,东超科技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掌握DCT-plate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空气成像”技术的公司,未来也有比较强的信心冲击科创板上市。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