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医院汪德清:血液网旨在解决中国“血荒”难题

  • 2018-10-16 09:34
  • 环球网

  9月15日,由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301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海尔生物医疗共同发起“中国临床输血联盟暨血液网平台生态”启动仪式。据记者了解,该联盟成立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临床输血多中心研究和成果转化,全面推动输血医学事业和技术的创新发展。

  为此,环球网科技记者就当前临床输血领域以及该联盟的相关情况对白求恩公益基金会输血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301医院输血科主任汪德清进行了专访。

  血液短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据媒体此前报道称,曾在2010年底,中国十余个大中城市几乎同时出现血库告急的情况,血荒一度成为全国性话题。另据官方2012年公布的数据,中国大陆人口献血率只有9‰。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只有一个国家的人口献血率达到10-30‰的水平,才能基本满足本国临床用血需求。

  汪德清首先指出,目前中国人口献血率达到11‰左右,而且呈现连年递增的趋势,但是与发达国家40‰甚至50‰的献血率还有很大差距,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献血率仍然处于中下等水平。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国人均用血量只有3ml,而发达国家可以达到30ml,这就在临床输血的源头上带来了障碍。

  他认为,造成献血率低的原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而且鉴于研究成果以及现实的临床需求,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修订的空间还很大。

  第一,献血频次上,最新国际研究显示,根据大量数据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男性两个月就可以献一次(全血),女性是三个月可以献血一次,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而目前我国的献血法规定是半年献一次血。

  第二,在年龄跨度上,我国规定的可献血年龄是18—55岁,现在最新科学研究结论是是可以到60岁,而国外是15/16—65岁都可以献血。

  第三,在单次献血量上, 我国目前控制在200—400ml,根据研究显示,献血量是可以增加到300—500ml的。

  精准输血的现实需求是一个战略难题

  “虽然我们存在血液短缺的问题,但依然要把有限的资源做到高效的利用。如何把血液在最好的时机给最需要的人用,这就需要做到‘精准输血’,这无论是对输血科还是患者的治疗来讲,都有很大的影响。”汪德清对环球网科技记者表示。

  他还建议,在现实的临床环境中,一方面,能不输就不要输血,输血能救命也能致命;另一方面,最好是输自体血。

  他进一步解释称,“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完全排除传播性疾病,已有可统计的因输血引发的传播性疾病就有60多种。另外,输血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疾病的死亡率有的甚至高达90%。”

  “正常状态下,术后血流失500—600ml其实相当于献一次血,不影响健康,可以不输血。只有在真的超过这个量或本身处于贫血状态时,我们才考虑输血。而且,一般会建议患者使用自体血(即术前储存的自己的血液),因为自体血本身具有造血功能,还可以有效解决输血带来的不良反应,重要的是还节约了血液资源。”

  (原标题:301医院汪德清:血液网旨在解决中国“血荒”难题|血液|网)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