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和他的千亿梦想

  • 2018-10-04 11:04
  • 青年创业网
  “在中国,有谁比我们更懂汽车消费者?”   “怎么看互联网公司的梯队变化?这个问题不要问我,我已经不是互联网公司了。”李想笑眯眯地说。而前两分钟,他还在为记者问出的问题“不对劲”而稍有点烦恼。   卸任汽车之家总裁的位置已有一年了,李想还在向外界传输着一个信息,他要再创业去做“车和家”了。他甚至在微博和微信上都同步了一个消息:关于汽车之家的股权问题不要问我了,我开始了新征程。   在采访之前,创业家&i黑马一直有一个比较好奇的问题,他到底如何看待现在的汽车之家?对此又有什么样的情感?我们打算在话题逐渐深入之时,把此问题抛给李想。   面前的李想,1.85m的身高,超级自信,笑着说话的时候会眯眼,遇到不合适的问题会纠正对方:这个问题,你该这么问比较好……   李想不再是几年前面对媒体会紧张的二十多岁大男孩。据他自己介绍,十年前,就已有超过200家媒体报道过他。风头最盛的一次,他作为80后创业代表,和戴志康、茅侃侃、高燃等三位同龄人上了某知名人物访谈节目,从此成为热议话题。那次镜头前的李想并不如擅于调节气氛的高燃或擅于逗乐的茅侃侃引人注目,遇到“觉得自己哪里最帅”这种问题时,他也只是笑眯眯地把话题引向别人:和他比的话,我身高最帅。   十年之后,曾被热议的“高中退学CEO”要开始自己造车了,且目标远大,要做“电动车界的本田”。新公司迄今共融资25亿元人民币。   这是继汽车之家在纽交所上市以来,李想再一次给外界的重磅消息。   第一次,不再是汽车之家总裁   在去职后的一年里,李想主要干了这么些事:去年四月注册了新公司,投钱创业,寻合伙人,搭团队,找地方建工厂,见一波波的投资机构,融资。已经敲定的事有这么几件:在常州开建750亩的全铝工厂,要推两种车型,明年末预计会先推出一款SEV(SmallElectricVehicle的缩写,小型电动车)产品,即针对城市30公里出行半径的小型电动汽车。第二款产品是SUV.   李想告诉创业家&i黑马,做完了所有准备工作后,自己关注的事剩两件:把团队变强、如期把车做出来。   售价在5万以内的SEV是他眼中的未来产品:体型小,长得酷,最多坐两人,需要的停车空间更小,不需要充电桩,车主能拎着电池回家充电。   这是硬件部分,是消费者能感知的部分。此外,李想他们关心的还有智能驾驶,城市出行大数据,车联网的售后服务等等。他向创业家&i黑马描述这种体验:当智能驾驶技术成熟后,面对拥堵时,汽车有可能会变成一个移动书房。   面对每一个媒体,李想都会把这样的话讲上一遍。在百度搜索上,已有不下于20家媒体对他进行过报道。很多人提问的焦点在于,互联网出身的李想,为什么敢做车?   毕竟这事太重了。   李想的答案是,在决定进入这个领域前,他已观察了四五年。最早关注到电动车领域是在2011年。电动化、自动驾驶、车联网是身处汽车行业的他看到的新趋势,而电池密度达到了要求(须达250瓦时/公斤以上)、全铝车身的供应链在中国开始形成规模,是他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进入的主要判断依据。   “就跟我们做汽车网站一样,也是看了好多年才进来的。刚有想法是在2003年,但我们2005年才进入这个市场。”   为什么要挑战做车?就像他之前对媒体说的那样,他已经做过一个收入几十亿、利润十多亿的公司了,“其它领域的规模达不到我内心的欲望”,第三次创业“要在后面加一个零”。   从这些角度看,善于抓住机遇的李想,不过是又一次做了“正确的事”。(李想有一篇流传很广的口述文章,题为《做正确的事,不做容易的事》。)   如果再面对更多不解,李想干脆扔出一句话:在中国,有谁比我们更懂汽车消费者?   没人怀疑李想懂车,汽车之家做了十年,并成功在纽交所上市。他也是特斯拉在中国交车的第一批用户。   除了这一点,李想的信心还来源于:一、正因为这件事“重”,费钱费力,已经挡住了很多人。二、市面上大部分电动车都是用燃油车做的改装车,“用户需要更好的车。”三、这个行业很大,不会形成互联网行业式的垄断。“丰田是遥遥领先的第一,但也就10%出点头的市场份额”。   而和媒体喜欢刨根问底,提出质疑的反应不同,李想的微博下有大量支持者,他们会亲切称呼他为“想哥”,对他又一次创业表示期待,依然称他为“80后的骄傲”。这和很多互联网公司CEO微博下水军、黑、粉混淆莫辨的情况很不一样。   “我的短板是研发和制造。但我懂消费者。”李想如此评价自己。在他的微博上,谈到对车的测评话题,他可以一口气写700个字而不分段;他还写了整十年的博客,话题从“很意外,获得了年度(2006年,编者注)10大创业新锐”写到了“打造一个电动车企业大概需要多少钱?”   还原真实李想:驱动何来   从李想写过的大量文章中不难发现一个很常见的表述方式,即先陈述观点,再以一二三四五点作支撑。如他在《如何当好创业狗的同时还能玩游戏看美剧?》一文中,就提供了四个具体操作步骤;在谈到自己不炒股,但特别关心A股时他又给出了两大深浅原因;在几年前谈及中国教育时,他会把孩子和家长对双方的需求都分为两点,最后分析出其中的矛盾(见其博文《父母该做的和不该做的》);他还会把自信这种能力分为三个逐层递进的级别。   李想喜欢思考,喜欢分析事情之间的逻辑,这是他很重要的一个特点。   在年轻时接受过几百家媒体访问之后,他表达了一个想法:这么多采访,这么多问题,大家问的都是李想的目标,却没有人问过,支撑李想的信念是什么?   他自问自答,在博客上写下答案。   “掌握自己的主动权,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精神寄托,以及和自己内心做对话的根本。道路还很长。”   包括在今天面对“你准备怎么做车”这样的问题时,他也如此概括回答。   他告诉创业家&i黑马,自己只需干好以下三方面的事:   一、企业战略上的事。“我对自己在市场上的判断力很有信心。”   二、带出高效团队,做企业文化和品牌(这是两件事,李想认为后面一事对他来说是全新的。)“使大家顺畅地发挥他们的能力,这是我的一个优势。”   三、“制造研发我完全不懂。但我懂消费者。”   这是抵达李想目标的三条平行路径,他要扮演的,也是一个企业家角色。面对每一个问题,他不提供模棱两可的答案。此外,他对自己要做的事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在我这儿肯定是能做成的。”   善于把握机遇,也是他很强的个人特征之一。   李想很早就开始赚钱,读高中时靠着做IT网站,一年赚过10万块广告费。之后发现当时第一名的地位难以撼动,继而发现了汽车行业的巨大潜力,用做泡泡网的方式转头做了汽车网站。有评论称,从2005年到2014年,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速超过20%,“汽车之家的10年,正是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增长的10年。”   媒体刚开始报道他的时候都会提到,这是一个高中就退学创业的CEO,但从另外角度来看,李想并不是为了创业而退学,而是当时他做IT网站已经赚了不少钱,正赶上IT业在中国蓬勃发展,身处其中的他比外人更敏感,能感到那段窗口期的宝贵。   当然,这也是最令人费解的地方,一名高中生,为何有“这是个宝贵机会”此类感受?   李想给所有人的回答是,爱好所致。他喜欢干这个,这件事让他感到有乐趣,他便全情投入。   有意思的是,汽车之家网站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为国内大量第一次购车的人群提供消费决策参考和驾驶体验分享,而今天李想说,他创业要做的第一款车,主要针对的是“家庭的第二辆车”。   历史的车轮转了一圈。   抓住机会,实现“第一”,目标明确了,剩下的就是路径和执行力。不开无效会议,信息同步,沟通透明,提高效率,帮助团队成长——如果你经常关注李想的创业方法论,很容易会看到这几条“基本法”。他告诉创业家&i黑马,自己是个懒人,不喜欢应酬,但有一件事会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他每个季度都会跟全体员工去讲,企业的战略和方向是什么,公司将会发生什么变化。“我用在这个上面的时间非常多,可能没有一个企业能跟我们比的。”   李想对“开会”这件事的看法是,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同步信息,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做决策。   包括这次创业,他认为相对传统车企,他们团队也会有一个效率上的提升,也包括对4S店的一些“改造”想法。“效率”是他眼中竞争的关键。他曾写文章总结汽车之家为什么能成为行业第一,一些重要原因是,他们更新文章的频率往往比同行高一些,速度快一些,哪怕仅仅是5分钟。   李想不会教你如何运作人脉。“除了工作,其余的事能不参加就不参加。时间留给家人。”李想在一篇博文中说。   但李想也有过“分心”的时候。前几年,他开始做投资。但去年年底,他又发表博文,陈述自己为什么是“糟糕的投资人”,深思并总结出一二三个原因之后,他认为自己还是要专注于汽车。他用投资人黄明明当年投自己时“付出的精力远超我追女朋友的付出”来举例证明,并得出了自己不适合做投资的结论。   李想在提醒自己要专注。   “在汽车之家欠下的,要在这里补回来”   “我们没有包袱。”在谈到和其它车企转型做电动车有什么不同时,李想快速回答。似乎也是和过去的经历告别。   曾和李想紧紧绑定的汽车之家,成了李想的“上一段经历”。如果来一段奇幻漫游,李想对汽车之家从始至终都有控制权,今天的局面又会如何?他是否正在思考汽车之家从信息到交易的转型?是否又依然会出走?   “走了树袋熊,来了大黑熊”(李想微博语)的汽车之家,正面临史上最严重的股权危机,一个艰难时刻。而此时,李想对汽车之家,又是怎样的感情?   “这么说吧,汽车之家是我整个创业生涯中,第二好的作品。到今天为止,我觉得汽车之家更像是我的一个兄弟,不再像孩子了。我的精力肯定会全力以赴放在我现在的孩子身上。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纠结。”李想告诉创业家&i黑马。   他也毫不避讳地谈到了对管理权的控制。“可能再融三四轮,我们团队仍然是控股的。这方面,和汽车之家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一次他给自己规划的时间是“二十年。”并补充道,“哪个车企不是百年?”   李想的坚定当然还来自某种意义上的“破釜沉舟”。他自己也投了不少钱到新公司。这件对其他人来说有着极大冒险性的事,李想却乐于从头开始。   他不是一个爱谈困难的人,说没想过失败。但采访当天,他也笑着说出了一句危险的话:“到一定时候,你做不到千亿规模(营收额)就直接死了。我觉得这个公司完了我们就都完了。”   1981年出生的李想今年不到35岁。一方面,是最佳的创业条件;一方面,是“必须赢”的压力。   松紧之间,李想大步迈去。   以下为对话精选:   青年创业网:你第三次创业的初衷是什么?   李想:有两方面。一是我觉得自己是个很好的创业者,但大部分人并不认为我是个企业家。这也是一个事实。二是我确实喜欢创业,我是建立一个产品系统来做的,包括做汽车之家,经常是用20个人做到了别人二三百人才能干的事。我更乐于去建立这么一套管理系统。我觉得创业就跟玩游戏一样,打完了小Boss,你希望打更大的Boss.   青年创业网:在这个过程中,你是不是也要证明一下,我其实也可以是一个很好的企业家?   李想:也没有。这可能是我过去能力上的一个缺失。过去我认为,自己有一个能力,就可以放弃另外的能力了。比如我有很好的领导能力,很多人都愿意跟着我干,但我又缺少管理能力。现在我觉得,领导力和管理力不冲突,信任和控制不冲突。那我们就贪心一点,能不能同时达到?   青年创业网:你觉得成功的企业家有什么特点?你理想中这样的人有哪些?   李想:好的业务,完整地控制企业,对行业有很强的影响力。太多了,马云、马化腾、任正非。   青年创业网:你想成为他们那样的?   李想:他们也都是从创业者成长过来的,如果别人能做到,我也一定努力去做到。   创业家&i黑马:“能控制”如何理解?前两次创业,没有体验过这种很强的控制感吗?   李想:所有的方面,包括资本、运营、股权。体验过,但后来发现有的东西确实失控,比如股权。人家会说,你生的孩子最后不像你。这是事实存在的问题,咱也别否认。除了好的运营,还要对企业有真正的控制权,不管用什么方式来实现都可以。如果控制权混乱不清,企业也可以做到一定程度,但想做伟大企业的话,还是会受限制的。乔布斯回苹果以后,他的股份并没有多少,但他是能真正控制这个企业的,他说要做直营就没人敢拦着。   青年创业网:你们很少加班?   李想:我不认为加班是一个太光荣的事,当然,也不丢人。事情做不完你是得加班,但做完了,你在这耗着干什么。我更强调的是,我们要做一帮正常的人,不要搞得不正常。   青年创业网:不正常主要指什么?   李想:像有的创业公司,办公室一半的面积用来做娱乐、休闲,这就不正常。你们干什么呀?人家Facebook、谷歌是创立六七年后,已经很大规模了才这样。很多公司是,正常上班时间不上班,很多老板都下午去公司,然后等员工都下班的时候说,开会。臭长的会,什么也不决策,开到十一二点,拍个照片说我们又加班了……这是搞什么创业?我们就是正常时间上下班,做不完该加就加。很少开会,每周大部门开一次同步会议。   不要把那些因为能力不足,或基本常识的缺乏所建立出的某种规则变成一个光荣的事,老板不走下边的员工还都不敢走,这什么公司啊。   青年创业网:你算是把自己身家全压进去创业了,有没有压力?   李想:上一次创业在某个阶段以后,我就再也不焦虑了。当时最严重的一次是,小股东要把我们两个创始人清出团队。那件事对我的人性产生了一种优化,我就基本上不再焦虑了。   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我原来很在意对别人好,把钱给了他,他去买房子,但最后还来闹事儿,不还我钱。后来我想出原因了:问题在我不在他,因为我借钱讨好他是有目的的,这种目的就是,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好人。但后来我就认识到,我要成为一个正常人,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优先对自己好,因为当一个正常人才是能持久的。这么想以后,很多问题我就不纠结了,人也变得很正常,别人也不用猜你。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和人打交道的方式。   记住,创业是一个长跑,第一点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正常人。   二、我过去之所以脾气不好,因为很多时候自己纠结于这件事是对是错、是好是坏。但那件事发生以后,我认为很多事情是没有对错之分的。作为一个管理者,我应该站在一个最高的高度解决问题,然后前进,而不是纠结于对错。你说他错了吗?站在他的角度,他可能也没错,每个人都不会认为自己是有错的。那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个企业怎么往前走,怎么解决问题。   这是我获得的第二个能力,聚焦于解决问题,而不是纠结于对错。   当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的时候,你就很难再焦虑了。所以回头来看,虽然小股东干了一件在当时的我看来,对不起我的事,但今天来看,他基本上帮我成长了十年,我们现在也是好朋友。我之前创业的十年都没有那几个月(成长)产生的效果好。   我觉得这是第二次创业时,自己一个额外的收获,虽然当时焦虑地一塌糊涂。

文/黄海:青年创业网联合创始人、青年创业商学院讲师、85后励志型演说家。历时10年创办了行业排名第一的青年创业网,培训孵化过上百家初创企业,每年全国演讲超过50场,影响数十万人。加黄海老师微信免费获得创业资料!微信号:qncye88

  (原标题:李想和他的千亿梦想|他的|千亿|梦想)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