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创业发展报告:海归创业最爱高科技

  • 2018-09-29 10:58
  • 投资时报
  海归创业最爱高科技

  7月下旬,《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发布,这个研究海归群体回国创业及在相关领域发展的蓝皮书就海归创业和就业问题做了一系列调查分析揭示出的新问题和新趋势。

  创业最爱高科技

  蓝皮书指出,高科技、新经济以及知识服务产业领域,是中国“海归”成功创业的主要阵地。从综合销售额、总资产和员工数等多项指标来看,“海归”回国创业企业仍然以中小企业为主。

  根据研究,互联网、IT和通信等高新产业领域创业成功的“海归”占到了70%以上,还有20%的“海归”集中在咨询、法律服务和教育等知识服务经济领域,只有5%左右是在制造领域。此外,“海归”创业的资本来源主要是个人存款。超过50%的“海归”创业的主要资本都来自个人存款;超过七成的“海归”创业资本中包含个人存款。而朋友亲戚借款、国内企业入股、国内外风险投资都是获得资本的重要途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已出现一批以“海归”创业企业为主要投资对象的风险投资机构。

  同时需要提醒的是,“海归”回国创业面临集东西方双元文化于一身的文化冲突、本土化劣势和在本土化挑战,及获取国内创业资源等方面的劣势。

  海归升级成“海鸥”

  以“海鸥”为代表的人才环流是全球化的最新趋势。他们经常往来于多个城市的职业特点,使其可以通过掌握的核心技能链接到相当数量的移民社群、跨区域创业者、跨区域投资人以及产业组织者开展创业活动,带动其所在区域和创新高地(或留学地)的合作与互补。越高端的人才,越需要拥有全球视野,就越会选择当“海鸥”。

  这个群体之所以出现时由于一些流于表面的引才政策不能真正惠及海归,因此,做“海鸥”成了留学人才折中的选择。

  文科海归成“弱势群体”

  因为引进海外高端人才以理工科人才为主要侧重点,对于人文社科类的人才扶持政策不够,吸引力不足。这主要在于我国目前大力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注重科技创新,因此需要大量的理工科类人才带来国外的先进技术。另外,理工科的人才易于鉴别,可以用较为统一的标准量化,而文科难有统一的人才评价标准。

  另外,人文社科类的留学人才相对理工科类较少,比如哲学、历史学很难走出国门,因此目前政策还是注重理工科人才。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就可以调节人才需求。

  (原标题:海归创业发展报告:海归创业最爱高科技|发展报告|最爱|高科技)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