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掉北京两套房 垫江“鹅司令”返乡创业

  • 2018-10-08 14:17
  • 重庆日报

  冷安钟(右)、冷安斌(左)兄弟在垫江县普顺镇东风村良种鹅养殖基地。记者周雨摄

  我国鹅养殖量占世界总量90%以上,品种资源占全球80%以上,但鹅产业至今停留在小规模庭院式养殖、作坊式加工阶段,产业化程度远未达到现代化畜牧业标准。

  面对这一市场空白,中央某报社下属《猪业观察》杂志社主编冷安钟,卖掉北京两套房子,辞去杂志社工作,于今年5月在重庆市垫江县老家建成投产具有冷冻食品生产单元的鹅肉食品加工厂,形成了我国首个集种鹅繁育、商品鹅养殖、屠宰、加工于一体的鹅产业基地,闯出一条鹅产业化发展新路。

  从种鹅繁育入手

  其实,冷安钟的创业始于2006年,弟弟冷安斌是他的创业“先行官”。

  今年51岁的冷安钟出生于垫江县普顺镇长柏村,1990年从西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一所高校当老师,1995年到国务院扶贫办一下属单位工作。1996年,《农村养殖技术》杂志社创刊,冷安钟先后担任副主编、主编。2013年,《农村养殖技术》更名为《猪业观察》,冷安钟继续担任主编一职。

  1996年,冷安斌赴北京打工,2006年拟返乡创业。冷安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推荐弟弟选择鹅产业项目。于是,兄弟二人共出资22万元注册成立了重庆清水湾良种鹅业有限公司,并在普顺镇东风村木耳槽流转了数百亩土地建鹅养殖基地。

  考虑到垫江本地鹅肉产品消费量较小,冷安钟决定从受地域限制更小、科技含量更高的种鹅繁育行业入手,首先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天府肉鹅祖代种鹅1500只,成功后又陆续引进四川白鹅、浙东白鹅、泰州鹅等地方优质种鹅,开启了创业之路。

  解决系列技术难题

  “鹅产业化程度低,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冷安斌说,他们在创业之初,就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挑战。

  以产蛋率为例。鹅本来产蛋率就低,一年只有7个月时间产蛋,一只母鹅一年最多产蛋60多枚,实行规模化养殖后,年产蛋量只有10多枚。冷安斌请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过来指导,认为是营养问题,光靠吃草、吃米糠,营养跟不上。

  但他找遍饲料市场,发现根本没有专门的鹅饲料销售。无奈之下,他们参照同为水禽的鸭饲料配方,经多方实验,形成了以青饲料为主、精料为辅的营养配方,将年产蛋量提高到60多枚。

  在此期间,他们还解决了品种选择、环境控制、孵化条件、设备配套、鹅粪处理等系列技术难题,形成了成套的专业化、规模化、设施化养鹅及孵化技术集成。光在养殖设备上,他们就自主研发了斜面饲喂槽、移动式标准化鹅舍等五六项专利设备。

  用低温鹅肉打开上海市场

  “解决集约化、专业化、工厂养鹅的根本出路是鹅肉食品加工!”2014年,远在北京的冷安钟坐不住了,联合两个投资者,在垫江建成肉鹅屠宰厂,并在垫江工业园区征地50亩,建设鹅肉食品加工厂。

  但在工厂建设过程中,恰逢2015年股市大滑坡,两个投资者遭受严重损失,资金链断裂,加工厂停工。冷安钟不得已以300万元的价格卖掉北京的一套房子,将加工厂厂房基本建成。

  2016年,冷安钟在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专家的建议下,到上海考察低温鹅肉市场,发现低温鹅肉在高档餐馆非常受欢迎,且售价不菲。

  2016年12月,冷安钟以700万元的价格卖掉北京另一套房子,并辞去杂志社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低温鹅肉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中。经与西南大学食品学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上海祥鼎记食品研发中心合作,他们开发出茶香鹅、蜜香鹅两款低温鹅肉产品,并委托上海一家食品厂进行代加工,迅速打开了上海市场。

  建成全产业链鹅产品生产企业

  有了市场以后,加工又成了难题。他们请上海工厂代加工的费用不仅高达8000元/吨,还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安排生产任务,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在重庆、四川,又找不到具备相关设备和资质的生产企业。

  去年,冷安钟引进了1个战略投资者,投资1000万元购买了相关生产设备。今年5月9日,重庆清水湾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厂正式建成投产。

  加工厂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清水湾食品公司已成为集种鹅繁育、商品鹅养殖、屠宰、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鹅产品生产企业。西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刘雄说,类似这样的全产业链鹅产品生产企业,在全国还是第一家,对于推动我国鹅业的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探索意义。

  “我们仅在5月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1000万元的食品销售收入!”冷安钟说,他们预计今年实现6000万元产值,8年达到30亿元市值规模,成为全国第一鹅产品健康产业集团。

  (原标题:卖掉北京两套房 垫江“鹅司令”返乡创业|北京|套房|垫江)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