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63家在线校外培训机构缩减至34家 缩减率87.07%

  • 2022-03-01 17:34
  • 中国青年报

中新网2月2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范)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经过各方努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原有的12.4万家线下学科培训机构缩减至9728家,缩减率92.14%;原有的263家网上校外培训机构也减少到34家,减少率为87.07%,“商转非”和“备考复习”完成率达到100%。同时,收费前监管基本实现全覆盖,监管总额超过130亿元,各省均出台了政府指导价标准。

不过,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各地调查情况,学科培训“隐形变异”等违法行为依然存在,巩固治理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非学科培训回暖趋势明显,整体监管乏力。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各地推进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在一些地方,培训机构从“地上”走向“地下”,或以“高端家政”、“众筹私教”、“游学”等名义非法开展学科校外培训,严重干扰了政策的落实。

去年9月,教育部明确了7个“隐形变异”学科的校外培训情况,指导各地建立甄别机制,实行属地管理,加强监管执法。去年各地共发现“隐形变异”非法培训问题2200余起,今年寒假查处“一对一”等非法培训行为1042起。

下一步,教育部将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把治理“隐形变异”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完善隐形变异培训检查常态化机制,不断增强治理的精准性和效果。

针对近期部分校外非学科培训机构恶意涨价的现象,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相关负责人明确指出,非学科培训与学科培训一样,要坚持公益属性,遵循教育规律,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切实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教育部将重点把握非学科培训与学科培训的异同,加强研判,同时建立综合监管机制,由体育、文化等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教育部门统筹协调,发展改革、财政、民政等其他综合部门共同负责。建立相应的价格、人事等规范,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增强非学科培训治理的有效性。

教育部也给家长提了三点建议。首先,家长要多与学校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不要盲目报班。其次,如果有培训需求,家长也要仔细查看培训机构的证照和营业执照,与教育部门公布的黑白名单核对,了解其从业人员、资金监管、收费标准等情况。再次,家长要与培训机构签订规范的培训服务合同,在规定期限内付款,并主动索要发票等收据和付款凭证。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